谭纶人物生平
〖壹〗、谭纶,字子理,号二华,出生于1520年,江西省宜黄县谭坊人,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抗倭名将、军事家和戏曲活动家。他自幼才智过人,深受《曹刿论战》等兵书影响,善于从日常事物中汲取战争策略,撰写有军事著作《说物寓武》二十篇。嘉靖二十二年(1543),谭纶考中举人,次年进士及第,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贰〗、嘉靖帝诏令谭纶改任四川,他到任时,农民军已经被镇压。云南农民军的首领凤继祖逃入会理,谭纶调集军队讨伐并平定了他。谭纶被升任兵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统辖两广的军务兼理广西。将岑岗的乱贼江月照等人招降了。 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对付倭寇,遇到警讯就调动他们,他任官没有满一年的。
〖叁〗、与戚继光并肩作战抗倭的名将是谭纶。谭纶简介:谭纶,字子理,号二华,生于1520年,逝于1577年,是江西宜黄县的江右民系。他不仅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将领,还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戏曲活动家,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他与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共同抗击倭寇。
从《大明王朝1566》说谭纶(上)
〖壹〗、谭纶与海瑞的深厚友谊,在海瑞的记载中似乎略显淡化。海瑞仅列了两位知心好友,其中一位是王润联,另一位是李时珍,谭纶则被排除在外。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谭纶的为人。起始,谭纶请求海瑞出山相助,这一举动看似豪迈,实则蕴含着深远的考量。海瑞考虑到个人安危,以及家中老母无人照料,因而有所犹豫。
〖贰〗、在嘉靖年间,监正周云逸因直言不讳被杖责致死,促使嘉靖帝不得不发布罪己诏。在财政会议上,内阁与严党围绕国库亏空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裕王的皇孙诞生对局势产生了影响,严党提出“改稻田为桑田”政策,导致浙江的灾难。裕王支持的徐阶等人派遣谭纶前往浙江以稳定局面。严党试图兼并土地,严嵩陷入困境。
〖叁〗、谭纶已经说清楚了,只要他在浙江,只要国库还亏空着,只要还得打仗筹饷,沈一石只能被抄家。他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只要抄家,只能一死。沈一石是全剧中最努力自救的人,比郑何二人的缩头大法更努力,比杨金水的装疯卖傻更努力。一开始他希望改稻为桑能成,他的摊子还能撑几年,赚不赚钱都无所谓了。
〖肆〗、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练道修玄二十载,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
〖伍〗、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核心矛盾主要体现在封建皇权的独裁统治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剧中的主要节点揭示了这一矛盾的几个关键方面。谭纶与海瑞的对话中提及,国库亏空的解决方法有两种:掠民或掠商。由于民力已保,只能从商人身上寻求弥补。此时,沈一石成为了填补国库亏空的关键人物。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谭纶?
〖壹〗、谭纶与海瑞的深厚友谊,在海瑞的记载中似乎略显淡化。海瑞仅列了两位知心好友,其中一位是王润联,另一位是李时珍,谭纶则被排除在外。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谭纶的为人。起始,谭纶请求海瑞出山相助,这一举动看似豪迈,实则蕴含着深远的考量。海瑞考虑到个人安危,以及家中老母无人照料,因而有所犹豫。
〖贰〗、出身方面,谭纶生于1520年,嘉靖23年中进士,说明他极聪慧(神童张居正23才中)。他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但前三代除了名字再无信息,说明他出身草根,完全是靠自己挣出的前途。
〖叁〗、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虽然打着织造局旗号,但是到头来他还是把自己的粮食用来赈了灾。最后,朝廷却把他的家给抄了,还把他逼死了。当初海瑞了解到沈一石被抄家,他也为沈一石抱不平,觉得士农工商都是朝廷的子民,这样处理沈一石违背法律和天理。但是谭纶一句话立刻让海刚峰哑口无言了。
〖肆〗、第一句出自赵贞吉之口,是对谭纶的承诺。在付出失民心、失名声的代价时,他选取独自承担,不连累他人,展现出一种孤注一掷的决心。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番表态既是对恩师的信任,也是对自己声誉的牺牲。第二次出现的“再苦一苦百姓”是赵贞吉对海瑞和王用汲的激励之词,旨在推动税收工作的开展。
〖伍〗、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作中,郑泌昌的形象与剧中其他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并非如胡宗宪般备受瞩目,而是代表了大明王朝众多平凡而又不可或缺的官僚。让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剧中人物,来探讨郑泌昌的角色定位和独特性。郑泌昌,这位嘉靖二十一年的进士,以翰林的身份起步,被派往地方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