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县奉节县竹园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壹〗、竹园镇幅员面积1732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7个行政村,358个居民小组,14227户 ,总人口51800人,其中农业人口41149人, 农业人口户数2万户,劳动力人数2万余人,向外输出劳动力7000余人,耕地3万余亩,园地500余亩,林地16万余亩,草原1万余亩。
〖贰〗、重庆市奉节县竹园镇龙潭村基本现状龙潭村位于竹园镇腹心地带,2003年3月,全县村级建制调整,由牛场、中桥、龙潭合并。东接红马村,南临建设村,西至市场社区和竹园社区,北与金狮村接壤,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海拔800—1348米,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叁〗、重庆市奉节县竹园镇五龙村五龙村位于竹园镇北部,距场镇20余公里,受地形限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比较落后。全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共735户,总人口2348人,整村共有林地8900余亩,耕地2790余亩,其中水田1460亩。[感谢网友生活就是这样分享此内容。
〖肆〗、重庆市奉节县竹园镇无山村无山村位于竹园镇南部,与本镇的岔河、建设、九龙、高治等村相连,村中心位置距镇政府10公里,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海拔800-——1250米,属典型的高山气候,系重庆市级贫困村。无山村的土质和气候适宜猕猴桃的生长,山林中有较多的野生猕猴桃,并且生长旺盛。
奉节县竹园镇穷吗
不穷。竹园镇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为主。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石灰石等10余种矿藏,是优质煤炭生产基地。竹园镇是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镇,拥有竹园古镇旅游资源,是奉节县古民居比较多的地方,主要包括石龙街、九龙观、燕子岩、龙门桥、白马寨、红马寨、金狮寨、宝塔寨等旅游资源。
很穷的。竹园镇,隶属于重庆市奉节县,地处奉节县西北部,东与巫溪县接壤,南接大树镇,西邻青莲镇,北靠巫溪县新店,距奉节县政府驻地37千米,区域总面积180.57平方千米。
竹园镇。竹园镇,是市级中心镇、全国重点镇、重庆市百强经济镇、市级试点小城镇。竹园镇和巫溪县接壤,是周边乡镇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有奉节北大门之称。竹园镇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为主。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石灰石矿产资源,是优质煤炭生产基地。
竹园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百年前,因其地势曾遍植竹子,故得名竹园坪。清朝光绪中期,奉节县划设47个乡镇时,竹园坪便已作为建制存在。1916年,竹园坪发展为竹子乡,成为乡级政权。民国22年,竹子乡被分为竹园镇和高治乡。随后,民国25年实行联保制,竹园镇改称为竹园联保。
竹园镇隶属于重庆市奉节县,位于奉节县北大门,引地处长江北岸,距离县城76公里,是重庆、奉节通往湖北、陕西的交通要道,是奉节北岸经济走廊的交通枢纽,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商贸、旅游、物资集散地。竹园镇因“竹园坪”而得,是远近闻名的“木耳之乡”。
竹园镇位于奉节县北大门,距离县城76公里,北靠巫溪新店,南接大树镇,东与巫溪接壤,西邻新政乡,是渝奉通往鄂、陕的交通要道,是奉节北岸经济走廊的交通枢纽,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商贸、旅游、物资集散地。
竹园镇历史沿革
竹园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百年前,因其地势曾遍植竹子,故得名竹园坪。清朝光绪中期,奉节县划设47个乡镇时,竹园坪便已作为建制存在。1916年,竹园坪发展为竹子乡,成为乡级政权。民国22年,竹子乡被分为竹园镇和高治乡。随后,民国25年实行联保制,竹园镇改称为竹园联保。
年竹园镇和金子山、马鹿、七佛、建峰、碾子、白家六乡由元坝区划入青川县,建竹园区公所。1992年10月撤区并金子山乡建竹园镇,直属青川县。1995年11月恢复金子山乡,直属青川县。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后,竹园镇一度作为青川县县城异地重建首选之地。
竹园镇因二百年前这里有很大一片竹子,故取名竹园坪。清光绪中期奉节县划分47个乡镇时,就有生园坪建制。民国5年(1916年)成立竹子乡,为乡级政权。民国22年(1933年),将竹子乡分为竹园镇和高治乡。民国25年(1936年)实行联保制,改竹园镇为竹园联保。
竹园镇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至南朝梁时期,当时设有鱼石洞戌,随后西魏时设立鱼盘县。隋朝大业三年(607年),鱼盘县被废,降级为鱼老镇。清朝时,竹园区归属剑州(现剑阁县)剑门乡,其间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如同治十一年(1872年)和清宣统二年(1912年)的归属变化。
广元,这一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沿革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末期。据考古发掘证实,在市郊的张家坡、邓家坪和朝天区中子镇营盘粱一带,已有先民在此栖居生息。西周时期,巴、蜀、苴、氐等先民在嘉陵江、白龙江的合台地上,建立了奴隶制式的国家“昔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