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鄂的国葬第一人
蔡公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袁世凯去世后不到半年,蔡锷因长期作战、身体病重,于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福冈逝世,为维护民国牺牲了年仅34岁的宝贵生命。1917年4月12日,蔡公的遗体归葬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了国葬典礼,蔡公因此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蔡锷,一个湖南人中的第一军人,出身寒微,从底层成长为国家精英。1904年,22岁的蔡锷从日本军校毕业,成为各省督抚争相延揽的对象。在广西,他担任多个军校校长,培养出如李宗仁这样的军事人才。袁世凯当政后,蔡锷仍坚持民主共和,与云南都督唐继尧、李烈钧、程潜等人密谋反袁。
蔡锷由此也成为了民国历史上,“国葬第一人”。
同年11月8日,蔡锷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附属病院(现九州大学病院)逝世。次年4月12日,他被国葬于黄兴所葬之岳麓山,成为民国第一位享受国葬仪式的人。蔡锷的逝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标志着民国时期的重要转折。他的逝世,让无数人感到了深切的悲伤和哀悼。
这里的蔡松坡,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享受国葬待遇的第一人,蔡锷。 下面让我们瞻仰这位传奇英雄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蔡锷万分悲伤,写下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同年蔡锷于11月8日亦病逝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附属病院(现九州大学病院)。翌年4月12日,被国葬于黄兴所葬之岳麓山,是民国第一位享受国葬仪式的人。
姓戴的名人
〖壹〗、姓戴的名人数不胜数,其中包括戴季陶、戴思恭、戴进、戴复古、戴恩赛、戴均元、戴笠、戴戟、戴震、戴春榜、戴表元、戴运轨、戴叔伦、戴鸿慈、戴克杰、戴名世、戴衢亨、戴梓、戴敦元、戴民权、戴亮侪、戴陈霖、戴法兴、戴时宗、戴宗悫、戴焕其、戴钧衡、戴联奎、戴侗、戴轶群、戴棣龄等。
〖贰〗、戴德,作为古代著名的学者,被尊称为“戴氏之祖”。他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教育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戴逵,东晋时期的杰出文化名人,身兼学者、画家等多重身份,还涉猎雕塑艺术。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对后世美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叁〗、姓戴的名人有戴季陶、戴思恭、戴进、戴复古、戴恩赛、戴均元、戴笠、戴戟、戴震、戴春榜、戴表元、戴运轨、戴叔伦、戴鸿慈、戴克杰、戴名世、戴衢亨、戴梓、戴敦元、戴民权、戴亮侪、戴陈霖、戴法兴、戴时宗、戴宗悫、戴焕其、戴钧衡、戴联奎、戴侗、戴轶群、戴棣龄等。
〖肆〗、姓戴的名人有:戴震、戴望舒、戴春洲等。 戴震:清代著名的学者和哲学家,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哲学、历史、数学等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被视为清代汉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伍〗、戴姓-历史名人 戴 嵩:唐朝画家,擅画田家、山原之景,写山泽水牛尤为著名,与韩 画马齐名,世称“韩马戴牛”。戴 震:安徽省休宁人,思想家,学者。他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都有研究。
孙中山国葬细节:遗体防腐手术后,换铜棺,宋庆龄多次崩溃大哭
当天协和医院的史蒂芬医生,也受命来为孙中山遗体做防腐,换铜棺,毕竟从北平到南京距离不近。史蒂芬的技术相当好,完成几次手术后,孙中山穿上蓝色绸袍,外套黑马褂,头顶礼帽,根本看不出已经去世有一段时间了,整体神态犹如刚刚睡着。
不管棺材玻璃为什么会出现裂纹,但遗体的变黑已经是事实,而且还是不可逆的。看到遗体已经不能供世人瞻仰,宋庆龄不得不失望的决定将其遗体进行土葬,让孙中山先生入土为安。最后,国民党为孙中山换了一副美国人制作的铜棺。相比于中国古代帝王用的金丝楠木棺,铜棺质量更好,更结实、密封性更强。
孙中山的遗体应为“六殓四棺”。 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逝世的当天 遗体便被送往协和医院 进行病理解剖并予以防腐处理。手术于3月15日完毕 上午10时举行“小殓” 按照民国礼制 身着大礼服、头戴礼帽、足穿皮靴 然后移入棺内。
年11月25日深夜(实际是26日凌晨)2时半,守灵人员秘密地将孙中山的遗体从楠木棺(即“第三棺”)移入美式棺(即“第一棺”),用棉花药水包裹防腐,藏到碧云寺内东侧水泉院的山洞内,以防不测。这是孙中山遗体的第三殓。